2014年1月5日

【雜記】《老紅帽》讀書心得及雜感

因為等等要去總圖取書的關係,用了兩小時把之前借的《老紅帽》(藍博洲著,南方家園出版) 讀完了。這本書很薄,只有 238 頁,以五個章節分別記述五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生平事蹟。藍先生是認真的報導文學工作者,以記述五零年代學運領袖郭秀琮的〈美好的世紀〉而聞名,先後出版《幌馬車之歌》、《台灣好女人》等多本著作,致力挖掘不為人知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群像。

解嚴之前,政府強迫民眾必須接受反共思想;解嚴後,台灣民族思想抬頭,瞭解、檢討白色恐怖的風氣也越來越普遍,但一九五零年代的共產黨運動歷史卻仍然鮮為人知。透過藍先生的著作,我對於台灣共產黨人士的奮鬥經歷有了基本的瞭解,即便我的時代離他們已經非常遠,還是很同情他們的處境。

我閱讀相關書籍的時候常常問自己:既然我不支持共產主義也不支持統一,為什麼還需要同情他們?假設當年真的自由開放,中共的台灣工作委員會就有機會滲入「解放」台灣,台灣不就會像當年的大陸一樣經歷「大躍進」、「大饑荒」、「文化大革命」到現在的種種亂象?我想我現在可以回答這問題了:這是個滑坡謬誤,不能因為共產黨造成的歷史錯誤,就合理化國民黨對異議人士的迫害。當年被捕入獄甚至處決的政治犯,是想建立人人平等、民主自由的國度,因為當局無法解決經濟問題、政治上無法容忍異己所以被迫害,儘管他們對台灣前途的看法不一,反對的目標(專制的國民黨政權)是一致的。再者,身為民主社會的公民,即便我不同意他們的理念,也有義務捍衛他們發言的權利,這才是真正的素養。

讀了一些書之後才發現,兩岸關係的歷史議題其實非常複雜深遠,粗略分成統派與獨派並不恰當。統派有人堅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,當然也有人嚮往共產主義,獨派內部應該也有不同路線,但我對他們並不了解,不敢妄言。儘管如此,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明忠先生 2005 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演說的其中幾段,我覺得很有價值(雖然我不完全同意):

國民黨政府雖已就「二二八事件」與「白色恐怖」的受害者及遺族進行補償,然而這只是消除傷痕的方法之一,只要引發兩事件的根本因素仍存在,即兩岸敵對的狀態仍存在,因此衍生的族群撕裂問題,就永遠無法解決。
 臺灣人民如果有心要解決問題,兩岸透過談判結束敵對狀態、締結兩岸和平協定,應是無法迴避的路,然而兩岸談判也正如同商業談判,了解彼此的思考邏輯,才能清楚擬定談判策略,並透過相互溝通讓步,達成最後的共識,只是兩岸分隔數十年,彼此思考邏輯差異之大,已讓雙方在溝通上出現雞同鴨講的障礙,也因此即使兩岸已交流多年,彼此的鴻溝卻未見縮減。
 「一國兩制」主張就是一例,對中共的「一國兩制」主張,臺灣人民解讀為「大陸要吃掉臺灣」,始終不了解大陸如果對臺灣有善意,為什麼堅持不在此主張上退讓,要一再傷害臺灣人民的感情;然而就大陸的理解,「一國兩制」的意義卻是「中國的主權由兩岸人民共享,臺灣的治權由臺灣人民獨享」,在大陸的思維裡,這已是大陸極大的退讓,他們也無法了解,臺灣人民為何視之為洪水猛獸。
 再以「反分裂法」為例,臺灣人民認為中共訂此法是要硬性吞併臺灣,否則就祭出武力威嚇,但大陸當局的思維卻認為,「反分裂法」的對象只限「主張臺獨者」,臺灣人民的普遍反彈,反而讓大陸對臺灣人民支持臺獨的比例有多高,產生疑慮。
 唯有兩岸撤除對彼此的敵意,客觀了解對方的立場,延續數十年的兩岸內戰狀態,才有和解的可能,臺灣島內的族群問題,也才有根絕的可能。

近年來國民黨政府努力對中國當局釋出善意,或許與陳先生的演講有關,但我以為國民黨政府在知識上還做不到陳先生所說的「了解對方的立場」,共黨政府是否已經撤除對台灣民眾(包括台獨分子)的敵意,我也很懷疑。我想我所能做的,大概就是努力瞭解中國民眾,同時表達我對台灣前途的看法吧。

陳明忠先生的演講全文請見此:二二八事件 — 被扭曲的歷史集體記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