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15日

【心得】珠寶「保值」的迷思




昨天晚上拿一些不想再戴的 K 金飾品去信義路上的 Jewel Cafe 估價賣出。由於科技業需要各種貴金屬,這種回收的事業滿有前景的,台灣也有不少人在做,Jewel Cafe 則是日本資源再生企業的品牌。K 金飾品的純度不一,我的東西又小,拿去銀樓鐵定賣不了多少,想說就拿去試試看,反正也沒啥損失。店員的 SOP 做得很好,先是拿了珠寶放大鏡檢查飾品上的刻印,接著再用店裡的水比重機測黃金純度。據說他們是根據密度估算,可以算出黃金佔比,但無法得知其他合金的比例。

等待的時候我聽到隔壁櫃檯的對話,因為隔板擋著所以看不到他們,但知道是一個阿姨拿了自己媽媽留下的東西來賣,有鑽戒、金飾什麼的。她問了店員很多問題,店員也很認真回答,但她後來一直說「要保值要買黃金條塊,不要買金飾」,老實說我聽了有點煩。

珠寶業的資訊不對等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真正有錢的人會去訂做珠寶,不在乎珍珠、翡翠、碎鑽、K 金、鉑金是否「保值」,只要戴著漂亮,高興就好。沒錢的人覺得金價已經夠貴了,還要再加一筆不知道是否合理的「工資」,要不就是不信任銀樓,要不就是狂砍價,要不就是想辦法買到最「保值」的東西:鑽石要一克拉,鉑金跟 K 金都不好賣所以不買,至於黃金,金飾還要加工資所以買黃金條塊最划算。

拜託,買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怎麼都沒人說要保值?

把事情分開想清楚吧。買東西的目的是投資、收藏還是紀念?自己能夠接受戴多大的鑽石出門?珠寶樣式會不會需要特殊的飾金材質(例如較硬的 14K 金,或甚至是鉑金)?什麼樣的狀況下會需要把珠寶賣掉?對於未來的珠寶收藏有沒有大略的想法?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方向是什麼,至少買東西的時候要注意純度,店家的保單也要收好,萬一日後真的要轉賣,也比較有依據。最後要注意的是,原有的金飾回收做成新的金飾,一般會扣掉一些損耗重量,但有些銀樓只要確定是純金就不扣重量,對消費者比較有利。鑽石的確是一克拉以上比較保值,但也要看證書種類、鑽石價格跟市場的流通程度,還有各家銀樓的收購算法。我想在投資客眼中一克拉只能塞牙縫吧,每年拍賣會上的鑽石誰不是 20 克拉起跳,平民就不用想靠鑽石賺錢了,戴個幾年以小換大還比較實際,而且這樣就不用一次買一克拉,可以從 30 分開始,款式也比較秀氣。

台灣人斤斤計較工資跟保值的時候,不知道有沒有打聽過國外珠寶的價格?都是差不多的純度去做的,但是 Tiffany 純銀項鍊價格在台灣可以買到純金,但還是一堆人搶著買「不保值」的銀飾。現在最流行的 Pandora 也是這樣。台灣人總認為工資是加上去的,好像銀樓櫃子裡的金飾都是自己從金條生出來的一樣,這樣真的很不尊重專業。對於國外品牌而言,珠寶是藝術品,設計美感、品牌價值、金工工藝都應該要花錢買,這才是飾品最重要的元素不是嗎?

台灣的金工工藝 CP 值高到破表,黃金又當作原物料秤斤論兩賣,但很多人買珠寶還在糾結保值的迷思,我覺得滿可惜的。沒錢有沒錢的玩法,飾品每天戴著心情也會不錯,請各位量力而為,選你所愛愛你所選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