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0日

【絮聒】那些男孩女孩教我的事

標題很老梗、內容是跟平常不太一樣的感性,但是句句屬實。
原文是回應某位朋友對於同性婚姻、多元成家的「心得」,因為覺得自己能夠寫到快哭真是太了不起了,所以想說存檔一下。

謹獻給我人生中遇過的,所有不符合社會期待的男孩女孩們,願你們都能自然做自己。我會跟你們並肩作戰,堅持到底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國小到高中我都在雲林縣讀書,我不知道身邊有沒有同志朋友,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公開身分,但我知道就是有一些人的氣質跟我不一樣。我的朋友中有說話尖聲細氣、家政課作品永遠拿高分、喜歡模仿女明星唱歌跳舞、心思細膩容易受傷的男生,也有聲音低沉、喜歡褲裝甚過裙裝、個性豪邁、身材壯碩的女生。我說不出他們有哪裡不同,但我感覺得出來。有些同學會開他們玩笑,說這樣的男生是娘娘腔,女生是男人婆,還會問他們喜歡異性還是同性。多年後想起來,我知道這些同學們只是好奇,但是在我理解這些男生女生的處境之後,我仍然覺得難過。

我真正遭遇同志族群,是在我到台北來讀書,加入台大外文系的時候。如同我先前所講,我對於同志一無所知,只有直覺。記得有次某位女同學在部落格上說遇到帥哥,但對方太帥了,她覺得可能是同志。我在底下留言:「這樣未免太悲觀了吧?」女同學傳私人訊息給我,說有同志在看她的部落格,很抱歉必須刪除我的留言。我當下覺得非常震驚,我不知道這樣對同志族群是一種傷害,因為我從來沒有瞭解他們的處境,即便我很同情他們、很想幫助他們,但因為我的無知,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無意中令他們難過,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。這次事件當事人很可能都已經忘記,但是對我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起點,這件事情過後我開始改變態度,不再自己猜測他們的心理,而是多方尋求資源了解他們,閱讀許多人的心路歷程,聊天的時候我也很仔細聆聽,漸漸地他們願意向我講一些比較私人的事。

因為住宿舍的關係,我有很多機會跟這些朋友們一起吃飯、聚會、聊天,在我離家遠行的日子裡,他們填補了我的生活。對我來說,他們就是我在台北的家人,我不願家人因為天生是世界無法接受的樣子,而忍受世界的不公平眼光與歧視作為,甚至遷就這個 (可以了解卻) 不了解他們的世界,強迫自己偽裝成另一個樣子。而因為我也曾經是不了解同志的圈外人,我知道很多話、很多行為都是無心的,所以我才更熱切希望世界能了解同志,因為我相信世界有改變的能力,有愛的能力,包容每個成員的每個選擇。

我看同志朋友們,就像看我的家人一樣。

當我找到我愛的人,我想與他共度一生,我想在我的身分證伴侶欄填上他的名字。若我必須接受手術,我想他幫我簽手術同意書。我想生他的小孩,跟他一起出席親師座談會,讓我的小孩大聲說:「他們是我的爸爸媽媽」。我想跟他一起做好多好多事。然而,我每次想到我的同志朋友們沒辦法做這些事,我真的覺得非常難過,難過到要哭出來。我很喜歡的女作家陳雪 (強力推薦她的文章!我覺得她文筆很好) 寫過,我們都會遇到鄰居親戚朋友問「有沒有男女朋友啊?什麼時候結婚啊?」這些問題,對於我們異性戀而言,這頂多就只是一個很煩不想回答的問題,但是對於同志族群而言,卻是艱困的「要不要出櫃」的抉擇,因為社會還有很多人無法接受他們、無法預期對方聽到自己誠實的反應,所以非常掙扎。我聽了覺得好心痛。我不想要我的兄弟姊妹親戚朋友這樣掙扎,他們對我而言,就是這樣的重要關係。

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價值,我自認為我的家庭非常美滿,爸媽和睦、管教開明,但我從來都不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而且可以這樣。我的媽媽在雲林當國中老師,接觸很多家庭狀況不同的學生,有隔代教養的,單親家庭的,父母都健在但不關心或溺愛子女的,外籍配偶的,很多。我從他們身上看到,我們所謂「不完整」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很好的人,所謂「正常」的家庭價值也可能培養出很爛的人。如果我們告訴學生家庭只能是「爸爸早起看書報,媽媽早起做早飯」,那麼我們要向不是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說什麼呢?當他們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,因而傷心、難過、自暴自棄的時候,我們要怎麼安慰他們呢?當其他來自「正常」家庭的孩子,因為不知道有很多人家庭不像他們一樣,因而欺負來自「不完整」家庭的孩子的時候,我們要怎麼教育他們呢?

雖然我很早就決定不當老師,但是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,我的思緒常常回到小時候,好多好多不是我們印象中「正常」的小朋友們,眼裡透著無辜。我深切知道他們是無辜的,我以前沒來得及保護他們,所以我現在跟他們站在一起,我決意挺身而出,盡一切努力捍衛他們存在、不遷就世界的權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