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別:性徵、認同、氣質、刻板印象
法律對於性別的認定是第一性徵,也就是嬰兒出生時性器官的形狀。大部分的嬰兒只會有一種性器官,但也有生下來就具備兩種性器官的。由於出生登記必須填寫性別的關係,很多雙性徵嬰兒被迫進行手術,只留下一種性徵,不過德國已經通過法律,雙性徵嬰兒的性別欄可以先留空白,讓他們自己選擇要成為的性別 (相關新聞請看這裡)。除了生理的性別以外,心理也有性別之分,稱作「性別認同」,和生理性徵是分開的。換言之,一個具有男性性徵的人可能認為自己是女性,只是生錯身體,女性性徵者也有相同情形,這個族群稱作「跨性別」,有人會動手術成為另一個性別,有些人不會。
別人的第一性徵我們通常看不到,我們看得到的是對方表現出來的外貌、服裝、說話方式等等,稱作「性別氣質」。「陽剛」「陰柔」是最常見的性別氣質形容詞,但是性別氣質不是非黑即白的觀念,而是「光譜」概念,陽剛與陰柔之間有很多詮釋空間。
性徴、性別認同、性別氣質、性傾向光譜 (圖片來源:台灣同志諮詢熱線)
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男生「不像男生」,某些女生「不像女生」,我們很可能落入了性別刻板印象的窼臼。男性與女性的身體素質與心理層面的差異並不明顯,而且更多是受個人因素影響,沒有什麼事情是「只有男/女生可以做的」。例如以運動員而言,世界短跑冠軍男性與女性的成績是 Usain Bolt 9.58 秒 (風速 +0.9),Florence Griffith-Joyner 10.49 秒 (風速 0),差不到一秒而且 Bolt 還有受風速影響,如果換成 Serena Williams 跟盧彥勳 PK,結果可能會不一樣,比較男女的差別沒有意義。理想的教育應該是讓人知道自己有權利選擇要成為的樣子,善用自己的特質與能力。
性傾向
性傾向指的是選擇伴侶的傾向,可粗略分為異性戀、同性戀與雙性戀。對某些人而言,性傾向是不能改變的,但也有人的性傾向會隨著時間改變,稱為「情慾流動」;性傾向也不一定是完全的,性學大師金賽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戀/雙性戀傾向,金賽量表描述了不同程度的性傾向。
一直有人認為性傾向是可以改變的,因而成立眾多團體與醫療機構,希望透過各種方式「教育」或「治療」同性戀者,最有名的是美國「走出埃及國際組織」(Exodus International)。今年六七月的時候,走出埃及國際組織的領導人 Alan Chambers 公開宣布組織解散,同時對 LGBT (女同志、男同志、雙性戀者、跨性別者) 公開道歉,結束組織 27 年的歷史。即使是在美國,走出埃及的評估與「治療」結果也不受專業心理健康組織信賴。
了解性別跟性傾向的觀念之後,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:
Re: [問卦] 這樣算同性結婚?
這對夫妻一位是生理性別女性、性別認同女性、性別氣質陽剛、性傾向女同志,一位是生理性別男性、性別認同女性、性別氣質陰柔、性傾向女同志,在現在的台灣可以結婚。不過,讀完他們的故事,會不會覺得性別對於結婚這件事情好像沒那麼重要?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。
2013/12/4 修訂,加入「性別氣質」、「情慾流動」,刪除「性觀念」。
回覆刪除